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珞巴族的禁忌文化是什么?(珞巴族有什么特点)

时间:2023-04-05人气:作者: 未知

珞巴族的禁忌文化是什么?(珞巴族有什么特点)

文章目录:

1、珞巴族的禁忌文化是什么?

2、粗犷豪放的珞巴族服饰文化

3、特色明显的珞巴族音乐文化

4、久负盛名的珞巴族语言文化

5、奇特的珞巴族婚俗文化

6、猜你喜欢:

1、珞巴族的禁忌文化是什么?

古人由于科技水平的制约,对于无法用常识来解释的事物,充满敬畏之心,产生对其的一些禁忌事项,当然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带来不同的禁忌。珞巴族文化里的禁忌除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有来自于生活中。

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仅有300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珞巴族是受时代影响较少的一个民族,所以至今依然保有许多古老的传统与风俗,而禁忌文化也算是其中最为神秘的一个方面了。

珞巴族信仰古老的原始宗教,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万物有灵,灵魂不死,众多的神灵和鬼灵统称“吾勇”,遍布每个角落,无所不在。珞巴族人十分崇拜山神,出猎、出征、外出交换等都须杀牲祭献山神。

人们崇拜风、雨、雷、电、冰雹等自然现象。祭祀大地、森林是珞巴人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凡砍伐、翻土、播种、除草、收割、开仓等都要择吉日杀牲祭祀。珞巴人还有图腾崇拜,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中的某种动植物、无生物、自然现象和生产工具等有着一种神秘的关系。

崇拜具有多种形式,其中诸多的禁忌是它的主要活动。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动、坐其上边;村村有神树,不得砍伐。每年集体绕神石、神树转三圈和杀鸡、投放饭菜、酒祭祀。多数部落的人崇拜突兀的巨石和怪树,认为它是石神、树神栖息地,每逢过年、春播和秋收要进行三次祭祀活动,每次猎鸡供奉。村人视这些石、树为洪水猛兽,恐惧万分。

把动物神化并加以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对毒蛇猛兽的祭祀与禁忌就更加频繁。有些部落蛇和虎是图腾,严禁伤害。被毒蛇咬伤,不分远近亲疏,都主动停止劳动1天,并禁止到有藤科植物生长的地方,禁吃藤科状的苹果和辛辣食物及部分肉食等。

猪被看作牲畜的首领,是频繁祭祀的主要牲畜,因之受到宠爱,猪糟里严禁大小便。阉猪时,主人在门口栽鲜树枝,三天内禁止生人入内,期间不外借东西,不准拿皮、毛之类的东西从灶前走过。阉猪人三天内不准靠近灶台、木柴和灶具,不得说“死”、“无”字。

人分娩、牛猪狗生崽、人患病、狩猎进出门前均插忌讳树,三天内禁止生人入内;外村亲朋前来,要在门口征得主人同意后,连说三声“鬼怪不要入内”,由主人陪同客人进屋。没有征得主人同意而入内,被视为带来了鬼怪和对主人不尊重,会被驱赶。猎狗为珞巴族狩猎立下了汗马功劳,珞巴人视狗如子。

珞巴人家家都养猎狗十多条,不咬人,不狂叫,对人十分亲善,对兽十分凶猛。客人不得打狗、骂狗,否则有被驱逐之险。珞巴族的禁忌除了与动物有关之外,在农业生产上也有许多讲究,如从刀耕火种开始到秋收要集体进行5次祭祀,个体进行3次祭仪,祭祀之日禁止劳动,违者遭首领鞭打。

珞巴族是个不上锁的民族,以偷盗和说假话为世上最丑之事,最可恨之事,若出现这类事情,一是教育;二是偿还;三是驱赶;对惯犯则以杀之为戒。

梦也有许多禁讳,如梦见杀牛、宰猪、太阳下山、娶媳妇、掉入水中、摔下悬崖、被蛇咬、鼠咬衣、牛抵架等,预兆家要死人或发生祸灾,第二天不出门。梦见藤蔓物,十天里谨慎小心,生怕发生纠纷。相反,梦见死人却是吉兆。

2、粗犷豪放的珞巴族服饰文化

服饰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特点的,不同的审美观念造就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珞巴族人崇敬勇敢和力量,早期以狩猎为主,所以在他们的服饰中体现着粗狂豪放的特征。蕴含着浓浓的珞巴族文化色彩。

在我国的西南边垂,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藏东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珞巴族,他们也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药乡”米林县是珞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他们过去以狩猎为生,如今以农耕为主,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珞巴族的民族服饰极具特色,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珞巴族各地区的服饰不尽相同,但极具特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珞巴人形成了赞美和歌颂力量与勇敢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尤其是腰饰和耳鼓极其讲究,腰饰饰带用兽皮制作,袋面上缀有海贝,腰间还佩戴有链条、彩珠、统领、铜勺状小链条、火镰、串珠、鼻烟壶、印章等饰物。

我们知道,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高原峡谷,在其衣着上也表现出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过去,在珞巴族地区流行一种叫“阶邦”的草裙,是用鸡爪谷的秸秆编成的。现在,妇女们穿上土布衣裙,还习惯在外面置上一条草裙,起到对布裙的保护作用。

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她们很重视佩戴装饰品,除银质和铜质手镯、戒指外,还有几十圈的蓝白颜色相间的珠项链,腰部衣服上缀有许多海贝串成的圆球。珞巴族妇女身上的饰物多达数公斤重,可装满一个小竹背篓。

男子的服饰,充分显示出山林狩猎生活的特色。他们多穿用羊毛织成的黑色套头坎肩,长及腹部。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着藏式氆氇长袍。博嘎尔部落男子的帽子更是别具一格,用熊皮压制成圆形,类似有沿的钢盔。

帽檐上方套着带毛的熊皮圈,熊毛向四周蓬张着。帽子后面还要缀一块方形熊皮。这种熊皮帽十分坚韧,打猎时又能起到迷惑猎物的作用。男子平时出门时,背上弓箭,挎上腰刀,高大的身躯再配上其它闪光发亮的装饰品,显得格外威武英俊。

珞巴族男女都喜欢佩带装饰品,男子戴手镯、竹管耳环、项链,腰间挂弓箭、长刀等物。妇女特别喜欢佩戴五颜六色的项珠,盛装的妇女脖颈上有时戴十几串到几十串珠子,再加上手镯、耳环、铜铃、银币、铁链、小刀、火镰、海贝等饰物,有十几斤重,可装满一个竹背筐,并被视为家庭财富多寡的标志,不可缺少的嫁妆。

3、特色明显的珞巴族音乐文化

通过劳动生活等途径演变而来的语言节奏变化。慢慢演变成如今的音乐形式。在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里,诞生的音乐表演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古老的珞巴族文化里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音乐语言就是他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方式。

珞巴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中国控制区的有2300余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珞巴族有自已的语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至今还在沿袭。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已的文化传统

音乐有声乐和器乐。声乐是将诗歌和一定的曲调组合而成的一种歌唱形式,最有代表性的是加金这种民间最古老的曲调,流行于各部落,它是叙述民族来源和迁徙历史为主要内容。另外,《哭嫁歌》、《哭丧歌》,还有大量的情歌,常常在传统的曲调中触景生情,即兴随编随唱,出口成歌。一般调子都很简单低缓,节奏地不严格,缓慢庄重,每句一般四个节拍。

珞巴族的民间乐器,有哨叶、竹口弦、笛子和二胡四种。

4、久负盛名的珞巴族语言文化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语言的出现,有了语言人们的沟通更为的方便。在我国由于民族的众多,发展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其中也包括不同的语言特色。珞巴族文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语言,并且传承至今。

珞巴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珞巴语。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语支的归属,尚待进一进调查研究后确定。

珞巴语是由许多方言组成的。诸如:嘎尔话、邦波话、愽日话、凌波话、巴达姆话、崩尼话、市瑞话、民荣话等。愽嘎尔部落方言在珞巴语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专家们的调查研究做出的结论,珞巴

5、奇特的珞巴族婚俗文化

婚姻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毕竟那个人将要陪着你度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婚礼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过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里依然保留了许多特色的婚俗传统,古老的珞巴族文化里他们的婚俗就十分奇特。

珞巴族与门巴族的婚姻观有很大不同,他们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由父母决定儿女的终身大事。

珞巴族男女婚姻多由父母包办,订婚大多在孩子七八岁时就进行。一般是男方家向女方家提亲,可以由男方的父母直接去,也可以委托介绍人去。双方谈妥后即可订婚,订婚时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猪、米、酥油、酒等礼物。订婚后,男方家开始向女方家陆续送去礼金,到成婚年龄,交足礼金就可以迎娶。不过,现在的珞巴族很多年轻人也是自由恋爱了。

珞巴族是一个以狩猎为主的民族,于是狩猎的特殊烙印也打在了婚礼上。从婚礼上的“杀鸡为婚”,就可以感受到珞巴族这一奇特的婚俗。

娶亲当天,由女方父母与介绍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准备酒、肉招待。

婚礼上,新娘、新郎一共要杀三次鸡。并且,看杀后的鸡的鸡肝纹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则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杀一只,待杀到鸡肝出现吉祥纹路为止。

第一次,杀早已吊在新郎家木楼前新搭的木门悬梁上的两只鸡。杀过鸡取出鸡肝看纹路示吉凶;第二次,杀挂在院子里八根竹竿搭成的竹架上的鸡,还是通过鸡的肝脏来断定新人今后生儿女的先后和数量;第三次,杀新郎家里的两只鸡。由珞巴族有儿有女的妇女把新人引进新郎家的木楼后开始杀鸡。这一次不同的是还要杀一头猪,先杀猪,后杀鸡。

尤其奇特的是,这一切似乎还无以表达婚礼的热烈,在婚礼开始以前,新娘新郎家的送亲者和迎亲者就已经进行了一场真刀的“拼杀”了,这就是珞巴人婚礼的欢迎仪式。

婚礼中,新娘新郎要举行喝酒仪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边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还共同招待介绍人和所有客人。然后双方客人以及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一起不断地饮酒、唱歌和跳舞,通宵达旦。

在婚姻上,珞巴族人遵循古老的婚姻制度,即同一氏族内男女成员之间不能通婚,实行氏族外婚制,如果谁违犯了这一规定,就将受到严厉的谴责和制裁。

6、猜你喜欢:

标签: 珞巴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