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疫情三年狂赚222.8亿,这男人靠“国难财”登顶富豪榜,网友:该

时间:2023-06-20人气:作者: 未知

疫情三年狂赚222.8亿,这男人靠“国难财”登顶富豪榜,网友:该

2020年初,武汉疫情爆发。

他率领团队仅用10天时间,建成日检测能力达万人份的武汉“火眼”实验室,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助力。

疫情3年狂赚222.8亿。

2023年3月,他以31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榜的668位,

不仅挣钱能力强,还很狂,连一手创建阿里帝国的马云,他都“不屑一顾”,直言:

马云要自认是金庸《笑傲江湖》中武艺超高的风清扬,那我就是金庸。

不仅如此,在接受媒体人许知远的采访时,他的“狂妄”更是淋漓尽致。

“您觉得未来5年、10年或者20年,最重要的大知识是什么?”

他回答:“医疗和健康是非常清晰的,对生命的掌控,对信息农业的掌控。万物生长不靠太阳,立体农业不靠土壤,掌控生老病死,不是梦想。”

“您觉得这样的时代会来临吗?”

“肯定会。”

想要掌控生老病死?如此大的口气。

他到底是谁?


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健

这个人就是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健。

一个出身一贫如洗的穷小子,却在40岁成为留美博士后,44岁成为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执行主任,45岁创建华大基因,56岁登上珠穆拉玛峰,59岁收购美国上市公司,60岁身价百亿……

他还带领团队首个破译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绘制完成首个亚洲人基因组……

他的愿望,是能通过基因,去解决人类一切顽疾。

这岂一个“狂”字了得?


1954年,汪健在湖南沅陵县一个偏僻小村子出生。

那个年代,能吃饱是一种奢求,对于汪健来说,尤其如此。

小时候的他,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每日起床,都要为吃食发愁。

以至于,在多年后的采访中,汪健提起那个时候依然感触颇深:“我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挨饿。”

也正是这份苦,让汪健从小就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摆脱这样的命运。

他挑灯夜读,刻苦认真,每次成绩都名列前茅,是老师学生眼中出了名的学霸。

14岁时,他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当知青,直到高考制度恢复,他“一跃而起”,考入湖南医科大学。

1979年,汪建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医院工作,但他并不想安于现状,他想到更高处去看看。

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1983年,成功考入北京中医学院,3年后,又获取专业硕士学位。

此时的汪健,已经32岁。

不过,年龄在他身上没有丝毫威胁。


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健

1988年,34岁的汪健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赴美留学资格,前往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顺利毕业。

毕业后的汪健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主要方向为生物医学。

1990年,美国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此时正进行生物医院研究的汪健,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将该计划引入中国。

很快,他就成立一个华人生物医学协会,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并将人类基因组计划引进国内。

要知道,此时的中国,该领域完全是空白。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不仅要有足够的勇气,还要能够抵御外界所有的质疑。


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健

美国当时对汪健的做法表示不可思议,他们并不认为中国能够做成这件事情,因此极力劝阻,试图将汪健留在国内。

然而汪健骨子里有股“倔气”,你认为我做不好,我偏做给你看看。

他最终带着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对国家未来人类基因研究的责任,毅然决然地回国。


回到国内的汪健,迅速着手推进计划,不仅如此,他还找来同学一起干。

“我想在中国推进人类基因组计划,哪怕就干1%。”

他的同学纷纷傻了眼,感觉汪健绝对是“疯了”。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科学探索工程,它与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它更是全球化行动,预算高达30亿美元。

其难度和背后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岂是他汪健能办到的?

然而,他却办到了!

他深知,想要做成这件事第一要务就是,钱。


汪健

1994年,刚回国的汪健,很快就创建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并凭借自身专业技术,通过简单的疫苗和试剂推广,很快就赚取第一桶金。

但靠这些去推进人类基因组计划,可谓杯水车薪。

由于这项计划规模过于宏大,当时国内不敢贸然尝试。

那时候的汪健,没有后盾,缺少支持。

但他知道这可能是改变人类未来的机会,如果不做,他就是历史的罪人。

最终,汪健“先斩后奏”,与团队自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会议中提出,中国参与该计划,承担1%测序任务。

当时,该消息一出,引发媒体热议,有不少人痛骂汪健:简直就是土匪、流氓。

还有不少人认为,他们并没有技术专长、也极少有基因组研究背景。

不过,很快汪健就用行动打了这些人的脸。


汪健

2000年,他带领华大基因在国内完成1%人类基因组测序,同年,他领先基因研究经验丰富的日本,率先完成水稻基因测序工作,奠定中国基因组学在世界的地位。

2007年,他带领团队绘制完成首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 ,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被刊登在《自然》杂志上。

从0-1,他创造了中国基因组学的奇迹,也向世界宣布,中国也可以走在世界潮流之上。


地产大亨王石曾这样评论汪健:

“他是医学出身的,又转向生命基因,但他本人在我印象中,就是公共卫生专家,那些公共卫生该考虑的、行业部门该考虑的问题,他首当其冲去考虑。他有这种情怀在里面,而且是有能力有资源后继续来实现情怀。”

或许吃过半生的苦,汪健始终将“人如何能健康、长久地活着”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纯粹又执着。


王石曾评论汪健

2003年,非典爆发,SARS病毒在国内迅速扩散,全国上下人心惶惶。

如何阻断并防治病毒,是当时医学界最重要的课题。

而作为对“生命”狂热的研究者,汪健迫切想要和这个病毒“打个交道”。

可当时的他并非防疫成员,并不能参与SARS病毒相关工作。

无奈他只能再次发挥他“流氓”本能,乔庄成小组成员混了进去。

在听到大家争论不休时,他愤然站起来喊道:“只要给我们花大几个小时,我们就可以破译出来这个病毒结构,疫苗根本不是问题。”

他的一席话,为自己创造了机会。拿到病毒样本后,他迅速带领团队开始研究,并在36小时内成功破译了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随后,他又研制出SARS诊断试剂盒,并大规模投入生产,最终将30万人份诊断试剂盒无偿捐赠给社会。

同样的,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66岁的他义无反顾的深入武汉疫情一线,与新冠病毒对抗。


核酸检测现场

几天时间里,他便成立了“火眼”实验室,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检测,而且实验室每日检测量可达到万人,是当时武汉疫情中最主要的检测力量。

同时,他还带领团队根据不同样本,并结合患者临床反应,制定疑似、确诊、康复患者不同群体,分层管理模式。

后期,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以及海外国家进行推广应用。

可以说,新冠疫情这场战役的胜利,汪健和华大在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汪健

要知道,疫情肆虐时期,人人自危。

而此时汪健却逆行而上,这是其他成功企业家身上少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虽然他经常评价自己:贪生怕死、自私自利、贪婪懒惰。

可是,他的每个行动,却截然相反。

这或许也是他的人格魅力之一,很嚣张,却又足够低调。


古语常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而汪健偏偏与众不同,“低调做事,高调做人。”

他曾多次口出“狂言”,声称自己会活到120岁,并表示“我的员工必须活到100岁!”

除此之外,他还想用化学合成技术复活480万年前的猛犸象。

更甚至,他希望“永存、永生。”

为此,他冷冻了自己的细胞,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再度归来。


汪健

对于他这些天方夜谭般的“愿景”,很多人纷纷嗤笑。

“牛皮都吹上天了。”

加之,不少行业专家diss,汪健所做的基因组学,不过就是运用计算机,进行的一系列计算工作,没有什么专业水平。

更有人直接嘲笑:“只要是个懂计算机的都会搞!”

汪健被人指着鼻子骂,连带着一手创建的华大基因,也被指:“就会赚老百姓的血汗钱。”

然而,不管外界说得如何难听,汪健丝毫不在意,更不会因此受到困扰。


汪健

“你骂我我听不见,我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要你骂我?”

他从不否认他的狂妄,他的自大,他的与众不同。

但他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只一心走自己的路,又管你有什么意见。

2013年,华大收购美国CG公司,CG是基因测序仪开发商,而收购它之后,相当于将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中,随后华大智造成立,汪健彻底打通了基因测序上下游产业链。

有了自己的基因测序仪,汪健开始大展拳脚,逐步推进人类基因疗法的运用。

其中,在医疗领域广泛运用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对胎儿染色体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有效防控胎儿出生缺陷问题。

除此之外,华大还尝试用基因检测手段,进行传染病、肿瘤等疾病的防控。

虽然很狂妄,但他的初心始终未变,如同他在采访中所讲:“我想的是能实现的,不能实现的一边去,我要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把我的认知和能力发挥到极致。”


汪健

现在,若问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晰明了:“我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我就关心怎么活得长,活得好。

生命、一个人生老病死都是从受精卵的形成开始,其核心的核心就是DNA,是从基因开始的,只有基因可以一变二,二变三。”

所以他的一切从基因开始,也注定会在基因中结束。

而关于基因学,一直是世界难以攻克的学术研究,虽然人类基因测序很早就已完成,但基因学的临床应用一直进展缓慢。

因此,社会上对汪健的评价,针砭不一。

可是,无论如何我们也无法漠视他所做的一切。

至于其他的,不妨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