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百科

人境庐诗草自序翻译(人境庐诗草自序注释)

时间:2023-06-20人气:作者: 佚名

人境庐诗草自序翻译(人境庐诗草自序注释)

  翻译为:我十五六岁开始学习写诗,以后四处奔走,游历各地,很少有闲暇的时间,几乎没有再去想过作诗。但是因为自己非常喜欢,因此每每遇到一件事就用诗歌的形式记下来,虽然官职卑微,但这一习惯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作为后辈看前人之作,可以称得上大家的,不下近百人。我希望去除前人作品中的不好的地方,而不受他们作品的束缚,这的确太难了啊。尽管如此,诗歌有话外之音,始终有作者的心迹。

人境庐诗草自序翻译

  今天的世界已于古代不同,今天的人为什么要和古代人一样?曾经在心中有这样的想法:一是使用古人在诗歌中采取的比兴之法,二是每一行用排比对偶的形式,三是选取离骚,乐府诗集的神韵而不再用他们的形式,四是将古人作品的诗句融合在一起,作为诗材,无论是诸子百家、春秋左传史记和各位大家的注解都可以。

  凡名字一样的就直接使用。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使用今天的官话俗语方言典故,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没有想出的意境,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至于风格,从曹操,鲍照,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不拘一格皆可利用,但必须是有我自己特点的诗。

  如果真是这样,就算超不过古人,也可以别具一格了。但我虽有这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足。诗写了一些却达不到以上的要求,心里想往能够做到。就写到这里,以后再言。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度自序。

  《人境庐诗草》自序原文

  余年十五六,即为学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

  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

人境庐诗草自序翻译

  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聊书于此,以俟他日。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

  《人境庐诗草》自序创作背景

  《人境庐诗草》自序是清朝黄遵宪的作品。是光绪十七年六月,黄遵宪在伦敦公使馆为其作品《人境庐诗草》写的序。

  《人境庐诗草》自序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广东省梅州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

  黄遵宪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的领袖。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如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等。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践上则“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倡导“诗界革命”。

  但如同他们所进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代替旧典故,仅有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形象,仍然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其中能独辟境界且卓有成效者,首推黄遵宪。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

  21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序》。

标签: 自序  文言文  全文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