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百科

游泰山六首其三翻译(《游泰山六首其一》)

时间:2023-06-07人气:作者: 佚名

游泰山六首其三翻译(《游泰山六首其一》)

  翻译

  天刚亮我就登上日观峰,举起手拨开雄关一样的浓云。

  此时,我的精神四处飞扬,想要突出天地间。

  黄河如带从西飘来,又远远地流入大山。

  身凌山崖纵览天际,目光极处空旷无边。

  我在此偶然遇到了仙童,乌黑的头发梳成了高高的云鬟。

  他嘲笑我学仙太晚,年华虚度,老了容颜。

  我正犹豫时仙童忽然消失,广阔的天地间到哪里去追寻?

游泰山六首其三翻译

  游泰山六首其三原文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游泰山六首其三注释

  1、平明:天亮的时候。日观:泰山东南的高峰,因能看到太阳升起而得名。云关:指云气拥蔽如门关。这四句是写日出时的景象与作者当时精神焕发的神态。

  2、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

  3、八极:八方极远之地。闲:大,广阔。两句意为:凭崖眺望远方的尽头,天空显得格外宽阔。

  4、值:遇到。青童:仙童。

  5、绿发:漆黑的头发。云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结。这里指仙童的发型。

  6、蹉跎:虚度光阴。凋朱颜:这里指容貌衰老。

  7、踌躇:犹豫。

  8、浩荡:广阔。这里指广阔的天空。

游泰山六首其三翻译

  游泰山六首其三赏析

  这六首诗采用奇妙的想象与夸张手法,表现了泰山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作品在幻境的描写中也流露出萦绕于诗人心底的因抱负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矛盾彷徨情绪。

在整组诗中,诗人以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目揽泰山万象于方寸,驰思结韵于毫端,以写意山水笔法绘出了有声画卷,显示了李白诗歌独有的豪放风格,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游泰山六首其三创作背景

  李白对泰山怀着异常深厚的感情。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四月,李白来到泰山,写下了这六首赞美泰山的组诗。

  游泰山六首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标签: 泰山  其三  原文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