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佛欢喜日是什么节 佛的欢喜日是什么时候

时间:2023-07-19人气:作者: 佚名

佛欢喜日是什么节 佛的欢喜日是什么时候

文章目录:

1、佛欢喜日是什么节 传说故事 意义

2、详解:麒麟送子的传说和意义

3、花语传说:康乃馨的传说及代表意义

4、除夕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5、简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及其意义

6、猜你喜欢:

1、佛欢喜日是什么节 传说故事 意义

佛欢喜日是佛教当中很重要的日子,这天也被称为是盂兰盆节,那么佛欢喜日是什么节日呢?它的传说故事是什么呢?意义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农历节日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佛欢喜日是什么节

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也是盂兰盆节。佛欢喜日是佛教中十分重要的日子。农历四月十五至农历七月十五,是僧侣打坐经行,专心修持的时期,称为“结夏安居”,而农历七月十五正是僧人结夏安居圆满的日子。

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同时,僧人们还要行自恣法,也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佛因见到弟子们如法精进用功而生欢喜,因此这一天也称为佛欢喜日。

关于七月十五称作“佛欢喜日”的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源于“结雨安居”

相传佛陀在世时,因为每逢夏日雨季(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来临,地面上有很多昆虫,出家人要出去就会踩死很多昆虫,所以佛陀定下“结雨安居”的制度。因此,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拖钵,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当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结雨安居”的季节刚好是中国的夏天,所以在中国就有“结夏安居”。

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有许多人因而证果成就佛道,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所以也叫做“解夏”。

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是很殊胜的日子,又称“僧自恣日”。其实,“盂兰盆”作为佛教特有的一种仪式,是为了回报哺乳之恩,解救历生父母的“倒悬”之苦,故在七月十五日启建“供佛斋僧”法会,以此功德回施法界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由是有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流传。

在七月十五举办盂兰盆会,是冥阳两利的盛举。之所以累生父母堕恶道受无量苦,就是因为生前悭贪不舍,诸多恶业。盂兰盆会中,通过诵《盂兰经》,上盂兰盆供,不分僧俗随力随愿供佛斋僧,不但以此功德使累生父母脱离恶道,而且也转自己的悭贪心为布施心,可使自己将来不会再次堕落恶道。

众生欢喜,佛亦欢喜,是为佛欢喜日

释迦牟尼佛的徒弟中有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他得道前父母皆已去世。其母在世时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用天眼通察看母亲在地府的情况,看到她已变成饿鬼,境况堪怜。目连悲哀,用钵盛饭给母亲。母亲拿饭来吃,还没入口,即化为烈焰,还是吃不上。

目连悲号痛哭,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训示他说,其母在世时种下的罪孽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

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吃到了食物。目连又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西方极乐世界。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佛于是告诉十方众僧,在七月十五这天齐诵经念佛,以助逝去的父母,以及过去的七世父母,远离恶趣,得生西方净土;仍健在的,则福乐百年。于是,这天,众生欢喜,佛亦欢喜,为佛欢喜日。

佛欢喜的三层含义

1、十方诸佛因见僧众能安居精进修行圆满,故生欢喜。

2、解夏自恣法後,僧众能自我反省检讨,及大众互相检举,使於九十日中有犯过者,均能发露忏悔回复清净故令佛欢喜。

3、佛闻解夏后僧众报告或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畅佛所愿,故令佛欢喜。

佛欢喜日的意义

佛出世间以利生为本怀,凡有所作,皆想带给众生安乐,拔除众生痛苦,所以,若见众生,舍恶向善,转迷成悟,返妄归真,离苦得乐,即畅佛出世本怀,故佛欢喜。

2、详解:麒麟送子的传说和意义

麒麟在现实生活当中被我们当做一种装饰品来摆放,无论是在办公室、在车里还是在客厅都会有一些关于麒麟的摆件。那么,我们也知道,麒麟被我们称之为神兽,那它神在什么地方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麒麟送子的传说以及意义是什么吧!

麒麟送子的来源

麒麟送子是我国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传说中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晋王嘉《拾遗记》。中描述,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这个典故成为“麒麟送子”的来源。

麒麟送子的传说和寓意

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纬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晋王嘉《拾遗记》。

孔子在出生的前一天,有麒麟到他家院里,口吐玉书,而玉书所载的是孔子的命运,道出他是王侯种子,但生不逢时,不能当大官。这便是“麒麟吐玉书”的典故。而孔子出生后,人们便称他为“麒麟儿”。所以“麒麟送子”亦由此而传出去。有些人在房中挂“麒麟送子”的图画,图中有一个小孩骑在麒麟背上,手提莲花,含有“麒麟送子”之意义。也有些人将金银打出长命锁,而锁形成麒麟状取“麟子”之意,以示吉祥。清朝时,一品武官的官服都绣有麒麟,可见麒麟的地位只是逊龙一级而已。

您可能也喜欢:

梦见犀牛、龙、麒麟等“灵”兽

风水摆件:麒麟的寓意是什么?

麒麟摆放的位置及禁忌

玉麒麟的寓意是什么?

3、花语传说:康乃馨的传说及代表意义

康乃馨模样素雅,花香清新,花期较长,而且康乃馨不论是一枝独秀,还是与其它花卉一起做成花束都十分惹眼,因此康乃馨一直是花卉市场上的热销花卉。康乃馨常用来送给母亲,在母亲节前后也是最为畅销的。那么,康乃馨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它又有什么传说?本期康乃馨花语将一一为你解答。

康乃馨的代表意义:热情、魅力、使人柔弱的爱、真情、母亲我爱你、温馨的祝福、热爱着你、温馨、慈祥、不求代价的母爱、宽容、母亲之花、浓郁的亲情、亲情思念、清纯的爱慕之情、热恋、热心、伤心与懊悔、伟大、神圣、慈祥、慰问、心灵的相通、真挚、走运等。

关于康乃馨的传说有很多,今天我们来介绍广为流传的几个。

康乃馨花语传说一

粉红色康乃馨传说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到苦难流下伤心的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来康乃馨,因此粉红康乃馨成为了不朽的母爱的象征。

康乃馨传说二

在法国,则传说康乃馨是女神戴安娜害怕被一位英俊潇洒的牧羊童诱惑,而将他的眼睛挖出来丢到地上变成的,所以法国人将康乃馨称为qeillet,亦即“小眼睛”之意。亦有传说康乃馨是来自情人墓地的花,多做为葬仪的供花。此外又说基督诞生时,这花才从地下长了出来,所以是喜庆之花。无论如何,一年之中,无论喜庆哀乐都有它的芳容出现,尤其母亲节时更少不了它。

康乃馨传说三

在希腊神话中,则有许多关于康乃馨的传说,相传西腊有一位以编织花冠维生的少女,手艺精巧,深受画家、诗人的欣赏,却因为生意兴隆,招来同业的妒忌,终致被暗杀。太阳神阿波罗为了纪念这位少女,将她变成秀丽的康乃馨,因此在希腊,有人称康乃馨为花冠,王冠,推崇其神圣的地位。

您可能也喜欢:

时钟花的花语及传说故事

月光花花语:永远的爱

狗牙花的花语:清纯、善良

金凤花的花语:冷静、智慧

4、除夕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除夕是每年的最后一个夜晚,许多人称之为大年夜和除夜等等,是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一个节日,许多人在这一天都要守岁。除夕这个节日其实是有许多的传说的,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接下去就让老黄历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除夕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吧。

故事一:七郎射夕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当大雪封山,夕聚会到附近祸害乡邻找食物,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年,村子人在准备避难时,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饿晕在路边的孩子,并带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诉孩子,夕追到这,看到人们在伐竹就匆忙走了。

孩子一思索,告诉大家,他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回家后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

等到夕再次来袭,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可大家因为害怕,都僵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夕被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但是那个救了村庄的聪明孩子却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做七郎。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三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据说这就是除夕之名的由来,而挂红布、点竹节,逐渐演化为后世的贴福字、放炮竹。

故事二:熬年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故事三:春联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5、简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及其意义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民间就流传了许多故事,例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等的说法。有些传说并不可信,只是一些人编造的,不过并不恶意,只是为了告诫人们生活上的是非对错。本期民间故事带你来看看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