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中华民族故事:三刀梦

时间:2023-08-19人气:作者: 未知

中华民族故事:三刀梦

文章目录:

1、中华民族故事:三刀梦

2、中华民族故事:士元骥足

3、中华民族故事:三箭定天山

4、中华民族故事:三日新妇

5、中华民族故事:梅妻鹤子

6、猜你喜欢:

1、中华民族故事:三刀梦

有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梦境都是不具备传统的逻辑性。从古至今,人们对梦境的含义总是兴趣浓厚,但又因为梦境往往情景诡谲而不得其真义,各种各样对梦境的解读,不论准或不准,都给梦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今天的民族故事则要讲一个古人所做的梦,这个梦准确预言了此后发生的事实,成为了著名的掌故。

王浚(别名王濬)是西晋时的着名将领,他出身名门,文武双全。年轻时,他有一次在家乡兴建住宅,让工匠把门前的石路开拓成几十步宽的大道。工匠十分奇怪,问道:“少爷,你为什么要把路筑得这样宽呢?”王浚笑了一笑,回答说:“我想要让这路上容得下皇上的仪仗队,说不定将来皇上会亲临的。”

旁边的人听了,都不禁笑了起来。王浚却一本正经地说:“你们笑什么?从前陈胜曾说过,燕雀不会知道鸿鹄的志向,你们怎么又知道我的志向呢?”后来,王浚果然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历任巴郡太守、广汉太守等职。他在任上实行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农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据说在广汉太守任上,王浚有一天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自己的卧室中的屋梁上悬挂着三把刀,他正在惊疑,突然刀又增加了一把,变成了四把刀。他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刚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心中不由忐忑不安,认为这梦一定是个凶兆。

第二天,王浚把自己做梦的事告诉了主簿李毅,并说:“我看这梦一定不是什么好兆头,你能不能替我解析一下。”李毅听了,想了一想,却笑容可掬地向王浚祝贺说:“这是一个吉兆。三把刀是一个‘州’(古‘州’字写作‘刕’)字,后又多一把,就是在‘州’上再增加的意思。这等于让大人猜个灯谜,谜底便是‘益州’,因为‘益’就是增加的意思。这预示着皇上不久以后会让大人升任益州刺史了。”

王浚听了,将信将疑。不料过了不久,益州牙门将张弘发动叛乱,杀害了益州刺史皇甫晏。王浚得到消息,迅速出兵讨伐张弘,平定了叛乱。晋武帝知道后十分高兴,果然任命他为益州刺史。

李毅的预言被证实了,但从今人的角度来看,这当然不是什么梦呈吉兆,或是李毅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正好是一种偶然的巧合罢了。不过虽是巧合所致,“三刀梦”这一典故,还是被后来的人们用来形容官吏的调迁高升,也有“梦三刀”、“刀州梦”、“益郡刀”、“三刀吏”等说法,在后世诗文中常被引用。

2、中华民族故事:士元骥足

喜读《三国》的朋友,一定记得颍川司马徽所说的“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讲的就是诸葛亮和庞统两位难得的贤良。相较于留下“多智近妖”美名的诸葛丞相,英年早逝的庞统无疑令人惋惜,但他在短暂人生中留下的事迹,已足够后世津津乐道,景仰不已。今天的民族故事就为你讲述庞统的故事。

三国时的庞统,字士元,是襄阳人。他小时候反应迟钝,不太机灵活泼,所以人们都以为他资质低下,将来不会成大器。

但当时有一个颍川人叫司马徽,学识渊博,清雅有德行,受到人们尊敬,称他为水镜先生。司马徽善于识人,能够发现奇异的人才。庞统少年时曾去拜访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叶,庞统就坐在树下和他攀谈,二人一见如故,从早晨一直谈到日落星出。

庞统广博的学识,考虑问题的周到缜密,使司马徽对他刮目相看。司马徽认为他并非像别人所说的那样愚钝,而是一个未崭露头角的奇才。像称诸葛亮为“卧龙”一样,司马徽称庞统为“凤雏”,认为庞统是像诸葛亮一样的优秀人才。

时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备也组织队伍与诸雄争锋。司马徽就对刘备说,如果能得到凤雏、卧龙中的任何一人,称霸诸侯就大有希望。

而在刘备得到诸葛亮几年后,庞统也投到刘备麾下,按理说应立受重用,但刘备以貌取人,很不喜欢庞统,只派庞统担任耒阳县令。庞统赴任后不治理政事,整日喝酒玩乐。刘备得知后很生气,派张飞去耒阳察看。

张飞到耒阳后,见庞统喝醉酒睡在办公桌前,桌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文件、状纸。张飞大怒,命人叫醒庞统,要杀掉他。庞统从容地请求张飞给他一点时间,将公务处理完毕,再杀不迟。张飞应允。于是庞统批驳文书,处理得井井有条;升堂审案,断案公允,令原告、被告都心悦诚服。一会儿工夫,庞统便将所有公务处理完毕。见此情景,张飞大惊,被庞统的才华折服。

与此同时,吴国的大将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庞士元不是治理百里方圆一县的人才,让他担任州一级的官职,才能施展他的才能,纵横驰骋。”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庞统,称赞他有济世之奇才。于是刘备这才重用庞统,任命他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其后庞统为刘备出谋划策,立下了很多功劳。

后来,“士元骥足”这一典故,就被用来指人有才能,但有待施展。

3、中华民族故事:三箭定天山

辉煌灿烂的中华历史上,自古涌现出诸多忠勇无双的名将,其中唐代的著名将领薛仁贵,想必大家通过现代影视作品都非常熟悉了,那么今天的民族故事就为你讲述,这位神勇无匹的大将“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薛仁贵是唐朝初年第二代将领中的佼佼者。他本是农民出身,擅长骑马射箭,武艺高强。他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应征入伍,由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很快脱颖而出,逐步升迁,成为一位著名的大将。

唐朝时,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十分强大,唐高宗龙朔年间,突厥部落酋长比粟毒诱惑同罗、仆固等九姓部落,率领十万大军侵犯唐朝边境地区。唐高宗得到边报,立即调兵遣将,派左护卫将军薛仁贵等将领领兵北上迎击。薛仁贵领命后,立即率军西进抗敌,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行军,终于在天山脚下和九姓突厥的部队遭遇。

两军对阵。这时,比粟毒的九姓突厥部队有十多万人,而薛仁贵所率领的先头部队只有三万多人。比粟毒令几十名挠勇的突厥骑将上前挑战。他们自以为胜券在握,便肆无忌惮地向唐军冲杀过来。

薛仁贵单骑而出,大喝道:“敌将不得猖狂,看本将军神箭!”他勒住马,弯弓搭箭,“飕”的一声射去,那冲杀在最前面的一员敌将被射中咽喉,滚下马鞍,呜呼毕命。那些突厥骑将见了,都十分吃惊。他们还没来得及勒住马,薛仁贵又射出第二支箭,那冲在第二的突厥将领“啊哟”一声,又被薛仁贵射中心窝,倒地而死。

其余的突厥骑将从来没有看到过箭术如此高明的人,吓得心惊胆战,一个个想勒转马头逃命。薛仁贵又一箭射出,射中一名敌将的头颅,那敌将也倒地身亡。薛仁贵纵马上前,大喝道:“敌将听着,你们若要活命,快快下马归降。不然,那三个已死的,便是你们的下场!”

前面的那些突厥骑将都被薛仁贵的神箭吓住了,纷纷下马投降。突厥的大队人马也吓得军无斗志,转身向沙漠逃命。比粟毒弹压不住,也只得随军逃命。薛仁贵趁势率领大军乘胜追击,斩获不少,还俘获了好几名九姓突厥的酋长。

大获全胜的唐军在薛仁贵率领下凯旋。一路上,军士高唱凯歌:“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从这一战后,九姓突厥便开始衰落,不敢再侵扰大唐的边境了,在这以后,薛仁贵又屡立战功,被唐高宗封为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平阳郡公。

后来,“三箭定天山”这一典故,用来称赞武将高强的武艺和卓越的功勋。

4、中华民族故事:三日新妇

古时有志之士,在战场上奋勇拼杀,有朝一日论功行赏,得以身居高位,威震一方,想想这该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不过也有些人,功成名就之后反而不以为喜,感到郁闷和拘束,今天的民族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曹景宗是南朝梁的大将,宇子震,新野人。他出身将门,年轻时就武艺高强,善于骑马射箭,尤其爱好打猎,常常与十几个少年在平原沼泽中追逐獐鹿,以此为乐。

景宗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酷爱读史学着作,每次读到穰苴、乐毅的传记时,就赞叹说:“大丈夫应该如此啊!”齐朝末年,梁王萧衍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曹景宗出力很大。萧衍建立梁朝,史称梁武帝,任命曹景宗为侍中、领军将军。

然而,身为武将,景宗的性情急躁好动,不能沉稳行事。他出去巡视的时候,总想把车子的帷幔掀起来,看外面发生的事情,侍卫劝他说:“将军现在是朝廷重臣,地位显赫,德高望重。您把帘子掀起来,老百姓都想看看您的容貌,这样有损您的地位和尊严,实在不可以。”

景宗听后不以为然,气呼呼地说:“想当年我在家乡,骑着快马自由驰骋,龙腾虎跃一般,与十几名年轻健儿骑着马去野外打猎,拉弓弦声如霹雳,箭飞起来就像饿急的老鹰在叫,耳边呼呼生风,鼻尖也冒出汗来,那种快乐,真叫人难忘啊。不知不觉年纪已经大了,如今到扬州来做这种达官贵人,活动处处不随便,连坐车子掀起帘子下人也说不合适。我被闷在车中,像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样。做官如此受罪,真叫人丧气。”

后来,“三日新妇”这一典故,就被用来形容做官受拘束,索然无味,也用来比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5、中华民族故事:梅妻鹤子

喜欢赏花的人或许都知道,在我国杭州有不少赏梅胜地,西湖小孤山就是其中之一。而小孤山上除了梅花,还有北宋诗人林逋(林和靖)之墓,这位以杰出的咏梅诗词而闻名于世的诗人一生在此隐居,种梅养鹤以自娱,留下了“梅妻鹤子”的传说,今天的民族故事就来为你讲一讲。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人事二》中说,宋朝时,临安(今杭州)有个诗人名叫林逋。他幼年时死了父亲,家境十分贫寒,但他读书十分用功。林逋成年后,以学识渊博闻名于世,但他不慕名利,不愿为官,在西湖旁的小孤山盖了几间茅屋隐居起来。虽然小孤山离临安不远,但他一连二十多年没进过城。

林逋一生有三个爱好:诗、梅花和鹤。他觉得梅花高雅,傲霜斗雪,和自己的性格很像,因此他在房前屋后,遍植梅树,待到腊梅开放之时,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令他十分陶醉。

而他爱鹤就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在他的家里,养了好几只白鹤。他常常把白鹤放出去,任它们在云霄间翻腾盘旋,林逋就坐在屋前仰头欣赏。白鹤飞累了,或饿了,就会再飞回来。

天长日久,白鹤和林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时林逋出游,家里的童子将白鹤放出,白鹤在飞翔中看到林逋,就会到他的身边盘旋,久久不肯离去。林逋常常驾着小舟到西湖的各个寺庙去玩,而在他出游的时候家中却经常有客人来。林逋就跟家里的童子讲好,待有客来,就把白鹤放出,让白鹤来叫他回家。

一天,林逋正在西湖中荡舟,家里来了两个客人。童子开门迎客,请客人略坐片刻,说:“我叫白鹤去叫主人回来。”说完,他唤来两只白鹤,说:“快去找主人,说有贵客到。”

白鹤听了,振翅飞去。两个客人正将信将疑,没想过不多久林逋真的划着小船回来了,两只白鹤也不停地在他的船边盘旋。两个客人见了,连连称赞这两只白鹤是鹤仙。其实,这倒不是白鹤有灵,而是白鹤跟林逋产生了感情,喜欢追踪林逋的足迹,如此而己。

此事传开,林逋的高洁隐逸更为人所称颂,后世的人们就用“梅妻鹤子”这一典故,用来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