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山西中秋节的习俗 山西中秋节时有什么独特的民俗活动吗

时间:2023-09-05人气:作者: 佚名

山西中秋节的习俗 山西中秋节时有什么独特的民俗活动吗

文章目录:

1、山西中秋节的习俗 打月饼祭月亮团圆饭

2、除了月饼 中秋节美食还有这么多

3、中秋节不吃月饼的国家

4、苏州中秋节习俗:烧斗香走月亮

5、团圆节是中秋节吗?为何要叫团圆节

6、猜你喜欢:

1、山西中秋节的习俗 打月饼祭月亮团圆饭

我国各地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有着许多形式各异的习俗,人们从中可以体察各地的风土民情,十分有趣。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山西地区在中秋节时有哪些习俗,一起来了解吧。

打月饼

山西地区普遍称中秋节为“八月十五”,是民间仅次于春节的大节。山西人过中秋节,祭月是民间悠久的风俗,而月饼即是祭月最首要的供品,又是全家人欢度节日的食品,还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农村习惯自已制作,称为打月饼。每逢节日来临,家家都要架锅,自己烤制月饼。

山西人中秋用的月饼分为祭月月饼(也称团圆月饼)和普通的食用月饼,祭月月饼讲究四个一斤,包含着“四平八稳,对称和谐”的意愿。晋西北祭月则用套饼,由大到小,垒起来像座宝塔,顶尖为一桃形月饼,这里制作月饼,和面全部采用麻油,显得特酥。

山西繁峙县还有一种特殊的球形月饼,是当地农家的独特创造。而其他的一般农家打月饼,特别讲究制作一些兔儿形状的小月饼,是专门送给小孩子的礼品。取意于月中玉兔,表示做大人的对孩子的祝福,希望他们将来能够“蟾宫折桂”,步入仕途。

月饼模子精雕细刻

山西农村中制作月饼的木质模具最富地方特色,山西人普遍称其为“月饼模子”。质材上乘、精雕细刻的月饼模子是家家户户喜爱的宝物,许多农妇都以拥有几件好模子为荣。月饼模子以枣木为优,视木材大小而制作不同尺寸的月饼,小则直径三五寸,大则盈尺,镂刻广寒宫、玉兔等花纹图案。

打月饼时,将事先做好的面饼坯子放入模子中,用力压实,然后朝下用巧力将月饼敲出,圆圆的月饼凸凹着种种花纹图案,招人喜爱,然后经过烘烤定形即成。山西月饼多以油和面,馅子有红枣、核桃、豆类、柿子、果脯、红糖等种类。月饼形状以圆为主,也有葫芦形、桃形或月牙形月饼。

祭月亮

中秋之夜,家家团聚,在院落东面摆上供桌,上置月光马儿(即月神图象)、月饼、西瓜、毛豆、水果等,全家仰望一轮皓月,主拜者叩头敬献,口诵拜月歌:“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供器中有香炉、烛台等,香炉中点燃一种盘曲的线香,称为芸香。一俟玉兔东升,月光照临桌上供品,便表示月光菩萨已领受了这份情意,于是烧香焚纸,皆大欢喜。

姑娘们拜月别有情趣,单独设一幅月光图,心中默默祈求嫦娥仙子保佑自己有个美好的未来。过去山西有些地方讲究“男不拜月”,可能因为月亮属阴;但是在晋东南一些地方则素有“女不望月”的风俗,祭月则全由男子进行。

后来这些讲究都不那么严格了,各地通行全家男女老少一起赏月,一齐饮宴,谈天说地,以庆丰收,以贺团圆。山西民间流传着“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谣谚,认为“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必定好收成”,是为普遍的俗信。

拜月结束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共享祭品,将一块大月饼按全家人数切块,每人一份,若有外出未归者,还要特意留给未归人一份,待其归来时食之。晋南中秋之夜拜月、食月饼之后,乡里小伙子们还要在夜色中打响鞭,即打马鞭,以音大而清脆者为优。

有的地方,是夜还要点硫磺火,称龙火。还要给自家养的狗戴上铃铛,领上狗东奔西跑。当月已西沉。大人们多已睡时,还会听到门外街巷里响起清脆的鞭声和孩子们的嬉戏声,铃声当当,鞭声叭叭,另有一番乐趣。

祭月物品除月饼外,还有西瓜、葡萄、毛豆。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意喻全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西瓜要存放到中秋节,必须在收获时便精心操作,挑选半熟、皮厚、无伤的,特意保存下来,专为祭月。晋南一带民间传说西瓜是一种野兽的头,它凶猛强悍,每年八月十五夜总要出来伤人,晋南人借吃西瓜(兽头)以解气。

葡萄是山西晋中、太原一带的特产,历史悠久,恰在中秋时分前成熟。葡萄以其蔓枝多子和晶莹圆润的特征,很早就成为民间风俗中多子多福、家族兴旺发达的象征物,用葡萄祭月也是山西人久远的风俗传承。

毛豆选摘嫩黄豆角连枝煮熟,色金黄,味清香,据说兔子最爱吃,祭月的毛豆是专门为月中玉兔准备的。

晋西北许多农村习惯祭供煮熟的玉米棒,用意与毛豆相似,也是兔子喜爱之物。此外,祭月时还供些苹果、梨、柿子等时令水果。晋中一些地方把西瓜去瓤雕镂出各种图案,中间置一油灯,灯光从镂空的瓜皮间透射出来,柔和美观。

团圆饭

晋东南地区,八月十五日要请女婿上门,设酒招待。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山西民间特别注重此时此刻的全家团聚。外出的人一般都要在这天回家过节,并且还习惯买上一些高级月饼。出嫁的姑娘忌在娘家过中秋节,要回到婆家与丈夫一块赏月。新媳妇回婆家必须由女婿来请。女婿叫媳妇要给岳父岳母送月饼作为礼品。

2、除了月饼 中秋节美食还有这么多

说到中秋节的美食,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都是月饼,不过稍微想想也应该知道,我国是物产丰饶的美食大国,美味珍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中秋佳节的应景美食怎可能只有月饼一种呢,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除了月饼以外的那些中秋节美食。

菱角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可去除不少。

栗子

板栗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最适合秋天食用,而且栗子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品尝,对老龄体弱者最为适宜。板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馔,着名的菜肴就有板栗鸭,板栗烧鸡,板栗炖鸡汤等。

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柚子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食疗效益的水果,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美肤养容等功效,经常食用对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团圆馍

陕西西安一带每到中秋节,家家户户要做馍,全家共吃一馍,称“团圆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石头”一块,上站一个吃蟠桃的“小猴子”。馍在锅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状,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则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娘家则送馍上门,以示全家团圆不忘。

糍粑

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制作中秋节糍粑,先要把清洗干净的糯米倒进木甑里蒸熟,糯米饭蒸好后,由家庭的男主人把木甑抬到院坝里,将糯米饭倒进石碓窝里,由两个人一组开始用粑捶或木杵捣软捣烂,

糯米饭捣软成泥状后,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之后放在用芝麻或黄豆等,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沾满糖粉后取食,香甜软糯,滋味可口。

山东麦箭

麦箭乃是即墨中秋节吃的一种应节食品。它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南瓜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讲“有钱人家吃月饼,穷苦人家吃南瓜”。传说很久以前,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

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的风俗。

西瓜

中秋佳节,陕西人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西瓜往往切成莲花状,增加喜庆吉祥的气氛。西瓜作为解暑良品,性寒凉,糖粉多,能清热泻火,具有宽中下气、利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

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

螃蟹

早在明代的中秋宴上,螃蟹便成为了充场的主角,《酌中志》一书中写道:“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将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当时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吃蟹,佐以酒醋,很是流行。螃蟹性冷,吃螃蟹最好趁热吃,并多沾些姜酒类食品,以去其寒。

田螺

中秋食田螺,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芋头

台湾地区流行在中秋节吃芋头。有俗语说:“吃米粉芋,有好头路”。取芋、路的谐音来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工作。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鸭子

传说元末,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治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鞑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

而从时令来说,每年中秋前后,盐水鸭色味最佳,这是因为鸭在桂花盛开季节制作,鸭肉会带有桂花的香气,所以美名曰“桂花鸭”。在《白门食谱》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着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

桂花酒

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酒选用秋季盛开之金桂为原料,配以优质米酒陈酿而成,早在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历史也是相当久远。

菜饼

台湾宜兰地区在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菜饼。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培而成,味道香脆爽口。

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

3、中秋节不吃月饼的国家

中秋节是一个有着特殊寓意的日子,中秋节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中国邻国经过多年来文化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的中秋节。中国中秋节的习惯就是赏月、吃月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来临了,中秋节不吃月饼的国家有哪些呢?

朝鲜:松饼

朝鲜中秋节叫“秋文节”。也称“秋夕”“嘉徘”,与元旦、寒食、端午列为民间四大佳节。当天,他们以松饼为节物,家家蒸食并相互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豆沙、粟肉、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有的还吃用糯米和松子、栗肉、枣泥、蜂蜜做的八宝饭。

韩国:松饼

而同在朝鲜半岛的韩国,中秋叫“秋夕节”。韩国也有独特的中秋食物——那就是跟邻国朝鲜一样的松饼。这其实就是年糕的一种,其做法是,用水将米面和好,包上芝麻、小豆、芸豆、栗子等馅,做成半月模样或贝壳模样,放在松树针叶上蒸熟后,在其表面涂一层香油即可,形状有点像水饺。可以切成片、四角形或菱形。

柬埔寨:扁米

柬埔寨人,在佛历十二月上弦十五日举行传统的“拜月节”。这天清晨,人们开始准备供月礼品,有的采鲜花,有的挖木薯熬汤,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欢乐繁忙。晚上,大家把供品放进托盘,将托盘放在房前一张大席子上,静待明月东升。当月上树梢头,人们虔心拜月,祈乞赐福。拜毕,老人把扁米塞进孩子嘴里,直到塞满不能咀嚼时方止。这表示“圆圆满满”、“和和美美”。大家尽兴品尝美食而散。

日本:团子

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见节”。日本人过中秋吃的不是月饼,而是江米做的“团子”,称为“月见团子”。这种外皮用糯米面制成,里面包裹栗子、芋头等馅料的江米团酷似放大版的汤圆,是日本独有的“赏月食品”。琉球人中秋节会吃一种叫吹上饼(ふちゃぎ)的食品,这是一种表面铺上红豆的米饼。还有拔河的风俗。

泰国:寿桃

泰国人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每当泰国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户用甘蔗扎成拱门,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参拜月亮。中秋桌上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个个栩栩如生。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美食。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

4、苏州中秋节习俗:烧斗香走月亮

农历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节,在这一天,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团圆。在以前,苏州过中秋节是非常有讲究的。在这一天,都要吃月饼,当然还有一些民俗活动。烧斗香、走月亮、斋月宫等等。本期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苏州中秋节习俗,渐渐被淡忘的民俗活动。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农历中秋节又将来到,苏州城乡已经显现出欢度佳节的气氛。而在旧时,姑苏过中秋节是很有讲究的,不仅十分热闹,也有不少民俗活动。不过现在有一些民俗活动已经被人淡忘。

古时候,我国人民把月亮称为月亮神,与太阳神

5、团圆节是中秋节吗?为何要叫团圆节

中秋节有很多别称,在关于“月”字上就有好几个。那么,今天要介绍的是别称之一团圆节。我们都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在中秋的时候,我们都会回家和家人团圆,共同赏月。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团圆节叫法的由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因为这天皓月当空,象征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要团圆的原因:

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自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人们就要经历洪水、瘟疫等一百天的大难,许多人家妻离子散、阴阳两隔。而到八月十五,能够重新团聚的,理所当然值得庆祝一番了。于是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团圆”这一主题来进行,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一年那么多节日,最好的就是中秋节。天气不冷不热,在外奔波劳碌的人,也能顺利赶回来团圆,吃团圆饼。中秋节是“人月双团圆”,寓意家庭团圆庆丰收。

中秋要团圆,同时也与中秋节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在这其中,以“嫦娥奔月”流传最广。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像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