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具有历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哈尼梯田的文化价值)

时间:2023-07-29人气:作者: 未知

具有历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哈尼梯田的文化价值)

文章目录:

1、具有历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

2、历史悠久的贵州历史文化

3、历史悠久的刘三姐歌谣文化

4、历史悠久的山东的历史文化

5、具有历史悠久的回族饮食文化

6、猜你喜欢:

1、具有历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

哈尼族文化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就是哈尼族梯田,梯田代表着哈尼族人民勇于创造的精神,是一个独具天工的伟大杰作。在高原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哈尼族人们不仅克服了困难,而且还开创了新事物,不得不说,哈尼族是一个智慧勇敢的民族,今天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具有历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

哈尼人的祖先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边缘,以游牧为生。1300多年前,气候和生存条件的恶劣迫使哈尼人的祖先向南方迁移,最后在哀牢山脉定居下来,由原来的游牧民族演变为一个依靠梯田生存的农耕民族。

哈尼人的生活用具也逐渐由鞭具、鞍具变为了谷船、酿酒锅等农耕用品,哈尼族的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年他们都有对水的祭祀,鱼成为哈尼族的食物,同时也成为哈尼族的装饰品,甚至在他们的传说中,天、地、人都是鱼的产物,曾经用来驱赶羊群的鞭子被祖先丢在了迁徙的路上,没有留下任何记忆。

为了适应哀牢山气候及整体的自然环境,哈尼人的村寨多建于海拔1400~1800米的半山向阳坡地,既避开了低海拔河谷地带气候炎热潮湿和瘴疠流行的威胁,又躲开了高海拔地带常年云雾蒸腾和阴冷潮湿的弊端。那些建在半山向阳坡地上的哈尼村寨,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全年日照1630小时,降雨约1000毫米,气候温和、阳光和煦、降水充沛,最适宜人居。

他们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沟,把下泻之水悉数截流,然后在大沟下安寨、开田,将截流之水用于梯田的灌溉。哈尼人在大山上挖筑了4653条骨干沟渠和无数小沟渠,单是能灌溉面积50亩以上的骨干沟渠就达662条。条条沟渠如银色腰带缠绕在大山之间,保证了水稻种植的用水之需。

哈尼族的祖先在漫长的迁徙之路上,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技术和经验。从海拔100多米到海拔近3000米,如何灌溉好每一块梯田,对于今天的水利学、工程学、管理学来说,都是一项难题。哈尼梯田灌溉的秘密是自然分水法。这种方法,公平、合理而又科学,避免了因为水的利用而产生的纠纷。哈尼人根据具体情况,还制定了20多条规则,这种关于合理管理水资源的准则,使得每家的梯田都能够及时、适量、均等地得到滋养。

您可能还会喜欢:

妙不可言的傈僳族葫芦笙舞乐和葫芦笙

傈僳族葫芦笙舞乐的历史渊源及特点

畲族民族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运动

具有“传家之宝”之称的畲歌

2、历史悠久的贵州历史文化

贵州建省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五百多年,但是你可能不了解的是在这块土地上发掘出的文化遗址表明了,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这里繁衍生息,可以说贵州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考古历史。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现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有差不多都是在贵州境内发现的,这说明早在24万年前,贵州各族人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贵州远古文化。

贵州建省虽然只有500多年

3、历史悠久的刘三姐歌谣文化

我们都知道,天下最美的地方就是广西,人们爱唱歌鸟儿爱啼叫。在广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刘三姐歌谣”也是山歌传承以来最久的一种民间曲艺。那么,大家对于刘三姐的歌谣文化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领略刘三姐的歌谣文化风采吧!

壮族民间认为,“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才形成的,刘三姐是歌圩普遍形成的重要标志。歌圩的歌就是刘三姐的歌。刘三姐被广西民间视为“歌仙”,宜州市是刘三姐歌谣最有代表性的地区,被认同为刘三姐的故乡。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

4、历史悠久的山东的历史文化

山东是中华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历史名人都是来自山东。“仁义、传统、伦理、人和”都代表着礼仪之邦,也被称为齐鲁大地,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的山东文化为你带来历史悠久的山东历史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沂源猿人化石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这里就是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摇篮。山东境内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证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之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就实现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乃至阶级社会的转变,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在山东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龙山陶书”;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最早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古“齐长城”;和被列为中国“2000年考古十大发现”的洛庄汉墓等。山东还是中国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

现代戏曲剧30多种,可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等。山东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东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肘鼓子腔,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剧、渔鼓戏、东路大鼓、八仙戏、蓝关戏等。

山东素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然对中华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发挥着重大影响。古代着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思想家孟子、墨子、书法家王羲之、发明和手工艺家鲁班、神医扁鹊、军事家诸葛亮以及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和小说家蒲松龄等,都以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而载入史册。

5、具有历史悠久的回族饮食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在回族,也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回族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回族的饮食从滋补养生、生精益气为出发点做出许多美味可口的食物。本期的回族文化为您带来具有历史悠久的回族饮食文化。

回族有严格的饮食习惯和禁忌。回族讲求食物的可食性、清洁性及节制性,民间概括为“饮食净”。在动物的可食性方面,受伊斯兰传统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食可养性”观念影响,通过“审物之形象、察物之义理”,一般选择“禽食谷、兽食草”,且貌不丑陋、性不贪婪懒惰、蹄分两瓣能反刍的牛、羊、驼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