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瑶族赶鸟节的传说(瑶族赶鸟节的传说有哪些)

时间:2023-07-20人气:作者: 未知

瑶族赶鸟节的传说(瑶族赶鸟节的传说有哪些)

文章目录:

1、瑶族赶鸟节的传说

2、节日传说 瑶族达努节传说是什么

3、瑶族的赶鸟节是几月几日

4、独具特色的瑶族传统节日“赶鸟节”

5、民间故事:瑶族赶鸟节的传说

6、猜你喜欢:

1、瑶族赶鸟节的传说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是瑶族的赶鸟节,这一天瑶族人们聚在一起共度佳节,和睦相处的风貌,为瑶乡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瑶族赶鸟节的传说。

瑶族赶鸟节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江华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繁衍生息。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等等熬过了严冬,看到山桃花开了,伸动翅膀,飞上天空,站上了高枝,看到山里人来了,就唱起欢乐的歌。

看到妹姑手里金灿灿的包谷籽,一把把,一串串,撒进了黑沃沃的山土里,唱得更欢了,邀集伙伴,快来“会餐”!这样,它们往往成群结队,飞如乌云遮日,落象黑幕压地,耕山人一走,它们巧妙地试探了“稻草人”,飞落坡地,用尖利的嘴巴不停地啄,不一会儿,山土就糟蹋地不成样子了。鸟害成了耕山人的一块心病。

山地里没有了收成,耕山人只有吃蔬菜,官府的钱水粮流也枯竭了,皇上发了慌,忙下圣旨:“谁制住了鸟害,赏林九架,免税九年。”

圣旨传下来之后,山主、耕山人都想开了办法。盘云寨有个盘英姑,很爱唱歌。耕山人听了她的歌,口里象溶了一块蜜;她向着山泉唱,山泉都停止了流淌;她向着山林唱,鸟雀们都羞得不敢开口,盘英姑的歌停了,鸟雀们还久久不肯离开。

耕山人想到:要赶鸟,盘英姑一定有办法。于是,盘云寨的男男女女都来到英姑的木楼,跟她学起了唱歌,并商量把歌传到九十九寨的耕山人中间去,约定下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下种以前,把鸟雀从九山引开,赶到没有阳春作物的白头山去。

在盘云寨,有个叫盘阿肚的山主,养了一对画眉,每天清晨,他把鸟笼挂在木楼的房梁上,逗着画眉唱。说也奇怪,也引来一些山雀,日停寨头,夜宿楼檐,山主十分高兴:“哈哈,九架岭又到我名下了。”于是,他急忙修书,报告皇帝。皇帝朱笔一点,命令各山寨:山主们多养画眉,正月末一天,以鸟引鸟,把九山九岭的鸟雀引上白头山石岩岭。

正月最末一天到了,就要种早包谷了,天清早,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着聚会寨头。九十九寨的山主,看着鸟雀一群群飞出山林,飞来山寨,好不高兴,举起鸟笼,抢在耕山人的前头,向白头山汇集。鸟雀也真的追着歌声,跟着人们,飞往白头山。

这天,白头山上人多,鸟也多。晴天,鸟雀飞成排,为歌唱者遮日荫,雨天,鸟雀飞成队,为唱歌人挡风雨。耕山人从清晨唱到黄昏,鸟雀真的忘了飞回山林,累了,就落在岩石上,人们悄悄离去。到第二天,鸟们飞到云头寻找歌声,它们围着白头山飞,好像山头有听不完的歌声。这样,鸟雀们在白头山呆了半年,等到它们醒来,坡地上只剩了稻谷杆子,耕山人们早把粮食收进了寨门。

2、节日传说 瑶族达努节传说是什么

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古时候黄河中下游,就有瑶族活跃的身影,瑶族的人民分布很广,一些传统节日流传了下来,达努节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瑶族达努节的传说。

达努节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在迤俪的群山中,有两座同样高大的宝山,左边的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壮似勇士挺立;右边的叫“密洛陀”山,像个拖着长裙的姑娘。两座山像是有一种魔力一样,每年都要互相靠近一些,经过了999年终于挨到了一起,两座山终于紧紧的靠在以了一起,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震雳,高大英俊的布洛西和亭亭玉立的密洛陀从两山裂缝中走出来,结为夫妻。他们生有三个女儿。时间穿梭般逝去,头发花白的密洛陀遵夫嘱,让三个女儿各自去谋生。

大女地扛着犁耙,到平原耕耘,生儿育女,繁衍成汉族。二女儿挑起一担书走了,与子孙形成壮族。三女儿拿着小米、锄头到山里开荒种地,安居乐业,成为瑶族祖先。三女儿留在了密洛陀的身边,她拿着稻谷种子和锄头,在山里开荒。通过小女儿的辛苦劳作,一片片的荒山都变成了田地,庄稼结出累累硕果,过着安稳美好的生活,繁衍后代,最后形成了瑶族。族民的生活过的非常悠闲自得。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顷刻间籽粒饱满的果实被鸟兽、地鼠份食殆尽。密洛陀在女儿危难时鼓励她:“天空难免出现乌云,生活也会遭受挫折,狂风吹不倒劲松,困难吓不倒勤劳的人,只要勤奋耕耘,生活是会幸福的。”并给了她一面铜锣和一只猫。

来年,庄稼长势更加喜人,她敲响母亲给的铜鼓,惊走鸟兽,放出猫吃尽了地鼠,夺得了丰收,为报祖娘养育之恩,姑娘带着丰盛的礼物于五月二十九日为母亲祝寿共庆丰收。从此,瑶族人民将祖娘生日作为庆丰收的节日。

3、瑶族的赶鸟节是几月几日

瑶族的一年一度的赶鸟节一到,不管晴天还是雨天周围的瑶族同胞们就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瑶族的赶鸟节是几月几日。

问:瑶族的赶鸟节是几月几日?

答:农历二月初一。

“赶鸟节”,即瑶族的“赶鸟节”,为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赶鸟节有着近千年的历史。相传很久以前,瑶山鸟害为患,早春作物尚未破土出苗,就被群鸟所糟蹋。一对勤劳聪慧的瑶族男女青年,于农历二月初一走上山坡,用悠扬悦耳的歌声陶醉了鸟儿。此后,鸟儿再也不犯五谷了。于是,瑶胞把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定为赶鸟节。

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一群群,聚会山头。

对男对女,或四男四女,对坐于青草坪、岩头上,或依偎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耙。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

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耙”,任邻居小孩们取食。说是乌雀啄了耙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到了晚上,耕山人过寨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耙”,希望有个好兆头。

4、独具特色的瑶族传统节日“赶鸟节”

瑶族的赶鸟节是瑶族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瑶族的特色节日,赶鸟节当天,瑶族的人民要做粑粑,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等等。赶鸟节也是瑶族众多节日当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节日,也是瑶族文化的体现。那么,大家对于瑶族的赶鸟节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瑶族赶鸟节的简介

瑶族赶鸟节在每年的二月初一,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方圆五、六是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一伙伙、一群群,聚会在山头。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从日出到月起。

瑶族赶鸟节的来源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是瑶族的“赶鸟节”。相传很久以前,瑶族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的繁衍生息。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成了瑶山早玉米、早春作物的头号大敌,人们年年有种无收,只能靠野菜过活,官府的钱水粮源也枯竭了。这一消息惊动了皇帝,皇帝颁下圣旨:谁人制住鸟害,赏岭9架,免税9年。圣旨传谕了9山9岭99寨,山主和耕山人都想着办法。有个叫细妹的瑶家姑娘,聪明伶俐又有一副好嗓子,她只要向着山林歌唱,鸟雀就羞得不敢开口,歌声住了,它们还在天空盘旋,追寻歌味,迷得不想飞去。

二月初一那天,细妹带着平日里向她学唱歌的青年们,一路唱一路引着鸟儿们离开瑶山,鸟儿被歌声迷醉,一醉就是半年,等到醒来飞回瑶山,坡地上只剩下旱禾英、包谷秆、蕃薯藤,耕山人早已把粮食收进了寨。这一年,9山9岭99寨没遭鸟害,都得到了好收成。

皇帝嘉奖下来,功劳却被一个贪婪的山主谎领了。第二年开春,皇帝派使臣请山主赶鸟,山主却毫无建树,眼看鸟儿把播下的种子都快吃光了,细妹不忍让大家错过播种的时节,开了金口,于是鸟雀乖乖地听她调动。这一实情惊动了使臣。使臣回京禀呈皇帝,皇帝便高兴地把瑶山赐给了细妹。于是瑶家人就将农历二月初一这天定为赶鸟节。

瑶族赶鸟节的内容

瑶族赶鸟节那天,村寨里的青年男女都聚在一起,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从日出到月起。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粑。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寨,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

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粑”。说是鸟雀啄了粑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到晚上,瑶家人还走村过寨地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粑”,祈祷不生天灾人祸,辛苦一年能有一个好结果。

瑶族赶鸟节是瑶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同时也是瑶族青年男女交流感情的日子,大家在一起欢歌笑语,老年人在这一天祈福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是瑶族民俗,是瑶族人们代代相传的特色的瑶族文化。

您可能也喜欢:

神秘的瑶族医药文化

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剧种:侗戏

浅谈茶山瑶的服饰文化

掠过梦境边缘的旋律“牛腿琴演奏”

5、民间故事:瑶族赶鸟节的传说

瑶族是我们古老少数民族之一,一般都是居住在山区。瑶族也是一个神秘的民族,据说一部分瑶族还擅长茅山巫术。在瑶族有着这样的一个传统节日,赶鸟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节日我们去瑶族文化了解下。

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江华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繁衍生息。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等等熬过了严冬,看到山桃花开了,伸动翅膀,飞上天空,站上了高枝,看到山里人来了,就唱起欢乐的歌;看到妹姑手里金灿灿的包谷籽,一把把,一串串,撒进了黑沃沃的山土里,唱得更欢了,邀集伙伴,快来“会餐”!这样,它们往往成群结队,飞如乌云遮日,落象黑幕压地,耕山人一走,它们巧妙地试探了“稻草人”,飞落坡地,用尖利的嘴巴不停地啄,不一会儿,山土就糟蹋地不成样子了。鸟害成了耕山人的一块心病。

山地里没有了收成,耕山人只有吃蔬菜,官府的钱水粮流也枯竭了,皇上发了慌,忙下圣旨:“谁制住了鸟害,赏林九架,免税九年。”

圣旨传下来之后,山主、耕山人都想开了办法。盘云寨有个盘英姑,很爱唱歌。耕山人听了她的歌,口里象溶了一块蜜;她向着山泉唱,山泉都停止了流淌;她向着山林唱,鸟雀们都羞得不敢开口,盘英姑的歌停了,鸟雀们还久久不肯离开。耕山人想到:要赶鸟,盘英姑一定有办法。于是,盘云寨的男男女女都来到英姑的木楼,跟她学起了唱歌,并商量把歌传到九十九寨的耕山人中间去,约定下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下种以前,把鸟雀从九山引开,赶到没有阳春作物的白头山去。在盘云寨,有个叫盘阿肚的山主,养了一对画眉,每天清晨,他把鸟笼挂在木楼的房梁上,逗着画眉唱。说也奇怪,也引来一些山雀,日停寨头,夜宿楼檐,山主十分高兴:“哈哈,九架岭又到我名下了。”于是,他急忙修书,报告皇帝。皇帝朱笔一点,命令各山寨:山主们多养画眉,正月末一天,以鸟引鸟,把九山九岭的鸟雀引上白头山石岩岭。

正月最末一天到了,就要种早包谷了,天清早,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着聚会寨头。九十九寨的山主,看着鸟雀一群群飞出山林,飞来山寨,好不高兴,举起鸟笼,抢在耕山人的前头,向白头山汇集。鸟雀也真的追着歌声,跟着人们,飞往白头山。

这天,白头山上人多,鸟也多。晴天,鸟雀飞成排,为歌唱者遮日荫,雨天,鸟雀飞成队,为唱歌人挡风雨。耕山人从清晨唱到黄昏,鸟雀真的忘了飞回山林,累了,就落在岩石上,人们悄悄离去。到第二天,鸟们飞到云头寻找歌声,它们围着白头山飞,好像山头有听不完的歌声。这样,鸟雀们在白头山呆了半年,等到它们醒来,坡地上只剩了稻谷杆子,耕山人们早把粮食收进了寨门。

您可能也喜欢:

历届国际住房日主题罗列

节日大全:国际博物馆日的由来

历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大全

愚人节的由来和习俗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