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西方文化的梦境说法(西方文化的梦境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2023-06-12人气:作者: 未知

西方文化的梦境说法(西方文化的梦境说法正确的是)

文章目录:

1、西方文化的梦境说法

2、浅析: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3、揭秘西方的龙文化及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

4、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5、了解梦境的各种说法

6、猜你喜欢:

1、西方文化的梦境说法

作为对西方文化之梦的分析,可能用释梦方法解读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是早期美国小说的代表作,是西方文化中影响巨大的作品。人们都能感受到它的巨大感染力。这证明它来源于集体潜意识:一个人集体潜意识的产物最容易打动别人,因为它唤起了别人集体潜意识中相同的东西。

老人冒着风浪到海上捕鱼,捕到了一条大鱼。因为鱼太大,船放不下,于是被捆在船边。鲨鱼群追赶来吞吃大鱼。老人和鲨鱼搏斗并往回赶,等到他回到岸边,已筋疲力尽,大鱼也只剩骨头了。故事里有一个小孩,他想继承老人的事业。

阅读者在意识层面对这一小说的解读往往是:这个小说反映了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老人和大海、鲨鱼搏斗的结果,虽然没有把自己捕到的鱼带回来,但是他的精神很伟大。

而以解梦方法解读的结果是:这个故事里的海是潜意识的象征,它深不可测、变动不定,它代表着个性意识的消失,代表着死亡。老人是面对死亡的人。他的态度是抗拒死亡,和死亡斗争。鱼代表我们获得的东西,也代表生命本身。而一块块夺走鱼肉的鲨鱼象征着时间----它把我们的生命一块块夺走。如果把这个故事当做梦,梦的隐意就是“我们面对着死亡,面对着个性意识的消失和危险。我们的意识就像漂流在潜意识大海上的一条小船,随时有沉没的危险。而我们要和一切风雨搏斗,才能得到生命的收获。但是时间会一点点夺走我们的生命,我们最后能得到的只有“骨头”,骨头代表死,也代表无生命的东西,例如枯燥的理论。最后我们只有死,而新一代的人(由孩子象征)会重复这一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真正关心的主题是“死亡”(心理分析认为,实际上这是他一生作品的唯一主题),也可以看到西方文化的特点;抗拒死亡,竭力保持自己的个性,采取斗争的方式;而骨子里是悲剧性的意识,因为斗争终将失败。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一种悲观的,认为人生空虚无意义,思考死亡的哲学将在这种文化中逐渐兴起。

而观察现在的西方,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灾难片。电影中有龙卷风、地震、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变成水世界、侏罗纪的恐龙复活害人等等。表面上主题不同,但是以梦的解读方法看,这些电影的主题是相同的。每一种电影中的事物都象征着一种心理的事物。土地象征着人的本能、人的集体潜意识、人的生命基础,象征着黑暗的不为人知的力量。地震代表这种力量的爆发。水世界和海明威故事里的大海一样。也代表潜意识。世界被水淹没象征着人的心理世界将被潜意识淹没----非理性的东西将淹没理性。复活的恐龙是古老的动物,它象征着我们心灵中古老的成分,原始的思维。集体潜意识、非理性、小行星代表外在于我们世界的力量,它象征着在现在的意识中还不存在,但是却将从潜意识闯入意识的事物。外星人的意义和小行星一样。龙卷风代表的是自然的、非人类的,毁灭的力量。总之,所有这些灾难片有同一主题:未来西方世界的心理力量将占上风,秩序井然的现有世界将被破坏。

但愿这只是一场恶梦。

2、浅析: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我们来民族文化看看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古希腊戏剧的中心雅典的悲剧和喜剧最早的戏剧形式之一。古希腊的剧场和剧作对西方戏剧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跟随小编详细来了解了解吧!

一、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的发源地

古希腊哲学一般认为源于公元前第六世纪的泰利斯,他主张水为万物的本质,因此有“哲学之父”美誉。作为自然哲学时期的代表人物,提出世界的本原问题,解释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一批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精神和宗教转向了对自然的诠释。他的哲学思想对以后的西方哲学产生长远的影响,成为了以后几个世纪西方哲学流派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探讨方向。

到了公元前第五世纪中叶,雅典实现了发达的民主政治,成为古希腊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正是民主思想的高潮时期,希腊出现思想革命,哲学家放弃对自然宇宙的研究,这便是“辩士学派”。苏格拉底的“伦理哲学”思想使得哲学从此作为一门统一的学科进入了人本主义和系统哲学时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着名命题,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后来的西方现代民主思想提供了思想源泉。柏拉图形成了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体系,有关其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对于后世的哲学家和基督教神学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

古典希腊哲学对以后西方各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都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对于西方早期基督教神学、穆斯林哲学、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甚至现代的普通科学的建立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并且奠定了人类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基础。

二、古希腊文学——西方文学的第一个高

与古希腊哲学一样,古希腊文学包含了对宇宙、大自然以及人类的想象与思考,包括神话、史诗和戏剧,以及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为整个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与源泉,为后人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荷马史诗》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古代史诗,成为西方古典文学的里程碑。

古希腊戏剧的中心雅典的悲剧和喜剧最早的戏剧形式之一。古希腊的剧场和剧作对西方戏剧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阿尔凯奥斯和萨福后世评论家认为使古希腊抒情诗达到顶峰。阿那克里翁的独唱体琴歌对16世纪之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品达的合唱体琴歌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其风格亦为弥尔顿、歌德等所模仿。

古希腊文学中通过人们对与世界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憧憬,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其文学作品为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丰富了西方文学的素材,开创了西方文学的第一个高峰。

3、揭秘西方的龙文化及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

这期龙文化带来的是揭秘西方的龙文化及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长相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龙却象征着一种需要靠力量和智慧征服的兽性。继续来了解吧!

西方的龙文化

西方的龙有着虚幻和事实的两种。但是西方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源于现实,那就是说唯物主义比较严重,所以西方的龙是现代恐龙部分的延伸,乃至于意义也是如此。而且西方圣经中将龙作为了一种怪兽,所以西方很大意义上对圣经的依赖,导致了西方思想对龙的批判。我看到西方人对中国龙也进行了宣传片,将中国的龙按照我们历史上的描写和他们的想法,做出来了一个纪录片,当然,西方人的描写很现实,把龙描写成了一个真实的怪兽。

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

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长相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龙却象征着一种需要靠力量和智慧征服的兽性。

在中国,龙基本上被认为是一种祥瑞之兽。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礼记·礼运篇》中,龙被称为“龙、麟、凤、龟”四灵之首。

在中国,龙的历史源远流长。1987年在河南省淄阳发掘了一处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人称“中华第一龙”。内蒙古还出土过一个样子很漂亮的玉龙,它的身体细长,弯曲成c形,龙头很像猪。这个猪头形玉龙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商周时期,龙常常出现在青铜器和骨器上。那时的甲玉龙(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出土)骨文中就有“龙”字,“龙”字的写法有100多种。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龙多次被生动地描绘在帛画上。到了汉代,龙的样子就跟我们今天见到的龙差不多了。以后,经过各个朝代的加工,龙的样子越来越威武神气了。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形似牛”,龙的样子不同于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动物。这样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有人说这来源于鳄鱼,还有人说这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许多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这种看法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东方的龙,通常显得仁慈友善,恶龙的比例小于善龙。龙被赋予极高的地位,是一种神兽,带给人们雨水、丰收和生命。多数人对于龙这一形象,都有一种非常积极的感受。

不过,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龙却象征着一种需要靠力量和智慧征服的兽性。<

4、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改革开放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提供了途径,但是两种不同环境下产生的文化间的差异使得人们并不是相当认同。随着时间转移人们才慢慢发现西方文化中的优点,例如存在于西方饮食文化与中方存在差异但是却能相互提供优秀的观点。

中华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华饮食文化的是东方古老的阴阳学说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饮食生活,中国人的饮食追求是“美味享受,饮食养生”,把饮食的味觉感受摆在首要位置上,注意饮食审美的艺术享受。中国的传统饮食观,不存在营养的壤念,只讲究养生。饮食养生包括“辨证施食”与“饮食有节”两方面。原理还是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中国人把饮食作为一种艺术,以浪漫主义的态度,追求饮食的精神享受。

西方饮食的文化特点

西方近代科学文明,对西方饮食习俗的形成影响极大,西方发达的科学,分析食物的成份含量,掌握具体的营养要求,不过是小菜一碟。西方人对待饮食,首先讲有什么营养,能产生多少能量,味道则是次要的。如果加热烹调,会造成营养损失,那就半生不熟甚至千脆生吃。西方人把饮食当作一门科学,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注重饮食功能。

差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西方人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肴制作规范化,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再者,西方人进食的目的首在摄取营养,只要营养够标准,其他尽可宽容。

西方的烹饪方法不像中国那样复杂多变,西餐的装盘立体感强,可食性强,所有进盘的食品绝大多数都能食用,点缀品就是主菜的配菜。西餐的原料多选择新鲜、无污染、天然、操作工艺自然的,尽量发挥其本味,干货原料用的不是太多,牛奶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5、了解梦境的各种说法

任何的释梦都是以一种心理学理论为前提的指导。或更推而广之,是以一种对人心理、生理、心身关系,乃至人与宇宙关系的理解为前提的。就像任何理论都是在一点点接近真理一样,释梦背后的理论真理有一个从不完善到趋向完善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释梦的价值不在于这个梦到底是什么?而在于它对梦者的启示,对梦者人生的完善有什么价值。也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说,梦的解释用不同的理论背景来解都可能是对的,但对不对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这些解释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迪,对梦者心灵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

一个梦就像投人心湖的一个石子,一圈一圈的涟漪就是它的回声。我们从不同的理论出发,有的听懂、看清楚了它的一道涟漪,有的则听懂、看清楚了另一道。所以对同一个梦,用弗洛伊德层面解是对的,用荣格层面来解同样也是对的。只是根据笔者多年的释梦经验、心理治疗的经验中,我们更倾向于荣格层面对梦的解释,因为后者比前者更具建设性。荣格说梦是启迪,是人潜意识在努力使整个心灵更趋于合谐、更合理。而弗洛伊德说,梦是像野马一样的无法自制的冲动,它的欲望就是、达自己。弗洛伊德的释梦是告诉你:你是这样的,而这个这样你的意识并不知道。荣格的释梦是告诉你:你可以怎样做就会更好。

也许荣格看清。听到的涟漪也不是最后的一道。我们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心灵的过程中,才能更全面。准确地把握梦。

一位30岁的女性梦见她儿时邻居的伯伯死了妻子,而这位伯伯忽然向她求亲,请她嫁给自己。

在弗洛伊德层面了解,这是个典型的愿望满足的梦。梦者希望自己取代那位伯母的地位成为那个伯伯的妻子。这样完全解得通,梦者承认她从小就幻想这个伯伯是她的父亲,因为他儒雅。温和。

但是在荣格的层面上,这个梦是个人格整合的梦,梦中的伯父是梦者的阿尼玛斯原型。这个“求亲”意味着梦者的阿尼玛斯与梦者现有人格的整合。而梦中伯母的死亡意味着梦者一种旧的人格面具将被新的所取代。通过分析知道,梦者认为这位怕母的性格是传统而保守的。所以这个梦的意思是:原始人提醒梦者要改变传统、保守的性格,把自己向往的儒雅、温和的性格整合进来,这样解释也是解释得通的。 因为这位女性的性格既有保守的一面,又因为焦虑而常常发脾气。

从我的倾向性来看,我更愿意从荣格层面解释,因为这,会为她的人格完善打开一扇门。

在解梦10余年之后,我终于体会到,解梦的最高境界是不解之解。

一次,两个朋友到我这里闲谈,一个朋友是个哲学家,人极为聪明,另一个是个白领女性。哲学家说了他的一个梦,一个诡异的梦。梦中人鬼杂居,发生了许多在鬼故事中才会发生的事。他请我解梦。我当时完全浸人在那个梦里,完全侵入了那个梦的气氛,完全了解了那个梦,我感到了那个梦正是这哲学家的心灵生活的一部分。那个梦正是他心灵的存在形态之一。我想他作为哲学家应该可以了解,所谓实在不仅是指物质,心灵也是一种实在,其表现方式就是这些意象——这不是说“鬼”,是实在的物体,而是说梦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的现实。不必去用以前的方法去解释这个梦,任何翻译都是有歪曲的,因此我不必把梦翻译为日常语言。于是我对他说,“我的解释是这样的……”。接着,我重述了一遍他的梦。重复的方式仿佛是我自己做了这个梦。

那个白领女性在旁边惊讶地问:“你为什么不释一下梦呢?我说:“这就是我的解释。”我又把那梦讲了一遍。那个哲学家,梦的主人,说:“我懂得这个梦了。”

白领女性问我:“你能说说这种‘不解之解’吗?”

解梦的最高境界本来是不必说的,一个人解梦多了,自会领悟,而不曾领悟时,我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但是,我不妨勉强解说一下,为什么解梦的最高境界是不解之解。

首先,任何对梦的解释都是不完满的。

在浅层次说,正如我们翻译外国语言的作品一样,不论你的译文多么好,它和原文总会有一些不同。cat译为中文是猫,但是cat不等于猫,因为在西方文化中,cat这种动物神秘而诡异,有如一个巫女,而中国人对猫的主要印象是乖顺柔和的。因此,翻译总会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原文的神韵。翻译文学作品如此,译梦也是如此。任何对梦的解释都损失了梦本身的一些神韵,气氛。释梦把生动有活力的梦固定化了,梦像鲜活的鱼,而释梦像鱼的照片,哪个更生动更有意味?梦有一层又一层有时是无穷尽的含义。释梦一般只是揭示出了它的一种或二三种含义。既使释得极为准确,也会产生二个不好的后果——听到解释的人误以为“这个梦就是这个意思”。梦的一个被揭示出的意义无形中掩盖了梦的许多其它意义。所以任何对梦的解释都是不完满的。正如任何译文都是不完满的——让另一个人深入了解外国文学精髓的方法是:教他学习外语。同样,对梦的最好解释是不解,而是帮助梦者直接进入梦的世界,学会用象征的语言用梦的方式去理解世界,让他直接体会梦,不经过别人或自己的任何翻译过程。

更深一步说,本书前边说梦的语言是象征性语言,这种说法也应该打破。所谓象征,是以此物象征彼物,在象征与被象征者之间是有差别的;而达到解梦之化境,你就会明白,实际上没有什么象征。或者说,梦中的象征就是被象征者本身。梦到自己是鸟在天上飞,这不是象征自由,而是你自由的灵魂,以乌的形态在飞,不是你像鸟,你就是那只鸟。这不是一只动物学分类中的鸟,那种从卵里孵化吃草籽小虫的鸟,而是梦中的真正的鸟,虽然它没有肉的身体,但是这只鸟的现实性或称真实程度在梦的世界中是无可置疑的。

因此,对梦进行解释,就是把这只鸟说成是“自由的象征”,这实际上是不准确的,是对日常逻辑的一种让步。

此后,我们还要说:不解之解是最高的解。

不解之解不是解释,也不是不解释。别人讲了一个梦,你把它重复一遍。这种解梦方法不是太简单了吗?别人梦见鬼,你告诉他,“这说明你的魂遇见了鬼”,这种解梦只是愚蠢的的迷信。这些方式不是不解之解,只能称为“不解”,是对梦的不了解,不懂。“不解之解”不是“不解”,而是“解”,是用“不解释”的方式“解梦”。

不解之解是指解梦者已经用自己的“原始人”,完全把握领悟了对方的梦,这种领悟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但是是十分明确、清晰的,正如——老子说的:“恍兮忽兮,其中有象……其象甚真。”只有在这种领悟之下,你的“不解之解”才对对方有冲击力,才有可能启发对方,使对方懂得自已的梦。你虽然只是重述了一遍对方的梦,但是重述时,你的声调语气都不自觉地传达出了你对梦的领悟。

有个老禅师已经开悟,人们问他“什么是佛?”他总是竖起一指,他的一个小徒弟看得多了,当有人间起时,也竖起一个手指。

老禅师的竖起一指是对佛的“不解之解”,而小徒弟的竖起一指则只是“不解”。

理解梦境虽然不可以和理解佛相比较,但是不解之解的境界也不是很容易达到的。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