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助农

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黄芪粉颜色是白的)

时间:2023-05-26人气:作者: 未知

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黄芪粉颜色是白的)

黄芪在整个生长期受白粉病的为害相当严重,直接影响产量及品质。本文介绍黄芪白粉病如何预防,发病后有何症状,以及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等问题。

一、黄芪白粉病发病症状

黄芪白粉病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黄芪叶片,初期叶两面生白色粉状斑,严重时整个叶片被一层白粉所覆盖;叶柄和茎部也有白粉。发病后期,白粉呈灰白色,叶片枯黄,病叶上出现许多小黑点。

受害植株往往早期落叶,产量受损。发病率一般在10%-30%,严重约可达40%以上。

二、黄芪白粉病发病规律

黄芪白粉病发病规律

黄芪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属豌豆白粉菌侵染而致病的。病菌产生闭囊壳,在病残组织上越冬。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和浸染,而干燥的气候又有利于分生孢子传播蔓延。

栽培管理粗放、施肥浇水不当,尤其是施用氮肥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三、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黄芪发生白粉病,用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或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2、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喷雾。

3、50%硫黄悬浮剂2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4、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四、黄芪白粉病如何预防

根据黄芪白粉病菌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的习性,待收割黄芪地上部分后,扫除残枝落叶集中烧毁,以压低越冬菌源。

合理密植,注意株间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氮、磷、钾肥比例配合适当,不要偏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导致抗病性降低。

实行轮作,不要与豆科植物和易感染此病的作物连作。

五、黄芪白粉病的发生特点

经调查,黄芪白粉病于9月下旬形成有性世代,以子囊果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5月份气温达到20度以上时,病菌孢子萌发,首先感染二年生黄芪植株,出现发病中心,病菌繁殖,重复侵染,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借风传播,并迅速向邻株蔓延,很快分满全田.

本病8-9月份最为严重,普遍率及严重度均达100%,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形成子囊果,随病残体落入土壤越冬。

田间先出现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蔓延发病,是该病发生的特点。

标签: 白粉病  黄芪  症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