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百科 > 正文

饭疏食饮水翻译 述而饭疏食饮水翻译

2023-01-21 09:05:22 佚名 【 字体:

饭疏食饮水翻译 述而饭疏食饮水翻译

翻译:吃粗粮,喝冷水。

  “饭疏食饮水”出自《论语·述而》,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饭疏食饮水”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原文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饭疏食饮水”原文注释

  1、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上从肩至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3、于:介词,对,对于。

  4、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饭疏食饮水”原文赏析

  孔子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饭疏食饮水翻译

  《论语》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论语》作者介绍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相关推荐

宁乡历经铺街道群英小学办学规模+建设内容+建成时间

宁乡历经铺街道群英小学办学规模+建设内容+建成时间
宁乡新建一所公立小学,为群英小学,位于历经铺街道,规划为48个教学班的公办完全小学,新增学位2160个。

2023年4月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须知

2023年4月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须知
湖北省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于4月14日至16日进行,网上报名时间为2月10日9:00至2月17日17:00。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啊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啊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2023年春季学期,学生于2月6日(正月十六)正式上课。

2023年荆门市中小学什么时候开学(荆门中小学开学时间2021)

2023年荆门市中小学什么时候开学(荆门中小学开学时间2021)
2023年荆门市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学:幼儿园从2022年12月19日开始放寒假,春季学期2023年2月6日(正月十六)开学。2023年荆门市中小学开学时间详见正文。

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表)

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表)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2023年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春季开学时间 附初中+高中

2023年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春季开学时间 附初中+高中
2023年1月31日(星期二)14:00到校报到,检查假期作业,打扫教室卫生,领取教科书。2月1日(星期三)正式上课。

2023年春季成都开学时间是几号(2021年秋季成都开学时间)

2023年春季成都开学时间是几号(2021年秋季成都开学时间)
成都幼儿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于12月30日后开始放假,高中一、二年级于2023年1月8日结束教学后放假,高三、初三不变。

扬州普通话水平测试怎么报名

扬州普通话水平测试怎么报名
江苏省2023年第一季度社会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计划发布,扬州测试计划合计2600。

萤窗雪案是什么意思 雪案萤窗是什么典故

萤窗雪案是什么意思 雪案萤窗是什么典故
1、萤窗雪案,汉语成语,拼音是yíng chuāng xuě àn,意思是为勤学苦读的典实。2、成语出处:《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3、成语用法:作

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1、【解释】: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2、【出自】: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报老爷得知,王粲不辞而别去了。”3、【示例】: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