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专题

民法典规定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是怎样的

时间:2023-05-13人气:作者: 佚名

民法典规定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是怎样的

一、民法典规定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是怎样的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不具备法律效力,需要终止履行合同义务;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存在违约情形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合同解除后,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就会终止,合同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合同因一方过错解除的,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过错方承担民事责任。合同解除一般只适用于单方违约的情形,在双方违约的情形下则比较复杂,要看哪一方的违约是根本违约,解除权的行使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解除合同的方法是什么

1、单方解除。

单方解除是指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将合同解除的行为。它不必经过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只要解除权人将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直接通知对方,或经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向对方主张,即可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2、协议解除。

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同意将合同解除的行为,它不以解除权的存在为必要,解除行为也不是解除权的行使。中国法律把协议解除作为合同解除的一种类型加以规定,理论解释也不认为协议解除与合同解除全异其性质,而是认为仍具有与一般解除相同的属性,但也有其特点,如解除的条件为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并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解除行为是当事人的合意行为等。

合同解除后该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解除合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协商解除合同,另一种是单方面解除合同,具体选用哪种方式需要由实际情况决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法定解除条件,导致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签订合同的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也可以协商解除合同。

标签: 合同  义务  法律效力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